硫族原子工程调控全稠合大环芳烃的晶体堆积实现高迁移率晶体管器件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3-07浏览次数:139

高性能有机半导体是下一代电子产品的前沿需求,它一般需要比非晶硅(约0.5-1.0 cm2 V-1 s-1)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对于有机半导体而言,通常减少π-π堆叠距离和增加π-轨道重叠面积是提高载流子迁移率的有效策略。近年来,课题组发现由于平面型稠合大环的独特优势,其平均的分子间π-π堆叠距离在3.2 Å左右,是一种优异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然而,由于其巨大的合成挑战,关于其晶体管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已报道的最高晶体管迁移率为2.06 cm2 V-1 s-1

近日,复旦大学刘云圻/陆雪峰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硫族元素杂化的稠合大NONSNSe。首次系统研究了硫族原子工程对稠合大环的性质调节,包括了热稳定性、芳香性、电子结构特征、电化学和光物理性质、拓扑结构和晶体堆积方式、超分子化学性质和晶体管性质等方面。研究发现,这一系列分子展现出独特的晶体堆积方式:由于烷基支链参与了分子间π-π堆积,NO的迁移率最低(0.74 cm2 V-1 s-1)。NSe虽然没有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但是丰富的近程edge-to-face相互作用同样构建了高效的电荷通道,其迁移率最高到2.11 cm2 V-1 s-1NS由于更加紧密的鱼骨型堆积方式,迁移率最高达到了3.13 cm2 V-1 s-1,是目前环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最高迁移率。

本研究中,硫族原子工程的调节使得稠合大环具有平面型的环状芳香骨架、独特的晶体堆积模式、以及精准调控的能级结构,其中,硫族原子工程和烷基侧链是调控分子拓扑结构、晶体堆积、以及半导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NS突破了环状有机半导体的迁移率的新纪录。该工作不仅为有机半导体设计提供了原子工程的新指导,更进一步拓展了高迁移率的环状有机半导体材料体系。

该工作近期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容李文豪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陆雪峰青年研究员赵岩教授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1686